地下水深埋地下,其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水质、水量、水文地质特征等关键信息时,该如何着手?事实上,对地下水开展专业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让地下水资源的状况清晰呈现。
检测内容
企业地下水检测的因子并非固定统一,核心是围绕企业自身生产特征和所在区域环境要求来确定,主要分为常规必测项和特征污染物两大类。
常规理化因子
所有企业的基础必测项,这类因子用于评估地下水的基本水质状况,是所有涉及地下水检测的企业都需监测的基础内容。
1.感官性状:如颜色、气味、浑浊度、透明度等,直观判断水质是否异常。
常规无机物:包括 pH 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钠、钾等,反映水体的基本化学属性。
2.微生物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评估地下水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尤其涉及生活用水或可能影响周边居民饮水的企业。
3.常见毒理学指标:如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这些指标超标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危害。
特征污染物因子
按企业行业属性定制这类因子与企业生产活动直接相关,是检测的核心重点,不同行业差异极大。
化工 / 制药行业:重点检测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酚类(苯酚、甲酚)、苯胺类、硝基苯类、农药残留等。
2.矿山 / 冶金行业:需重点监测重金属(铅、镉、汞、砷、铬、铜、锌、镍)、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等。
3.石油 / 加油站行业:核心检测石油类、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汽油、柴油的特征组分(正己烷、环己烷等)。
4.电镀 / 电子行业:主要关注重金属(铬、镍、铜、锌、金、银)、氰化物、氟化物、总磷等。
5.食品 / 印染行业:侧重检测 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色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企业为何需做地下水检测?
/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合规风险/
1.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有明确规定,要求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企业定期开展监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需要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根据《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包括:(一)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中应当纳入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企业;(二)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开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三)其他根据有关规定纳入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企事业单位。依据《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1209-2021)中的定义,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指的是“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情况,确定纳入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单位”。其它工业企业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和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工作。
2.未按要求检测或检测结果超标未及时处理,企业将面临罚款、停产整顿甚至负责人追责等严重后果。
3.检测数据是企业完成环保备案、许可证年审等行政手续的必要材料。
/ 主动排查隐患 /
定期开展检测,能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生产活动(包括废水处理、固废堆放)是否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以便及时采取修复泄漏点、调整工艺等应对措施。